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OSi七成模型 tcp/ip网络模型
阅读量:467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09

本文共 863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8 分钟。

1、计算机的网络模型分为两种OSI模型和TCP/IP模型,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:

 

2、针对OSI模型,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。

 

    1. 应用层 

      应用层是OSI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,负责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。包括为相互通信的应用程序或进程之间建立连接,进行同步建立关于错误纠正和控制。同时还包含大量的应用协议,例如远程登录(talent)、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(SMTP)、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(SNMP),超文本传输协议(HTTP)。 
      所有能超声网络流量的程序都在应用层。

    2. 表示层 

      表示层负责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操作,以实现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间的信息交换。还负责数据的加密,在传输的过程中进行保护,在发送端加密,在接收端解密,使用加密秘钥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。

    3. 会话层 

     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两个节点间建立连接、维护、释放面向用户的连接,并对会话进行管理和控制,保证会话数据可靠传输,在会话的过程中决定到底使用全双工还是使用半双工模式传输。

    4. 传输层 

      传输层是OSI模型中唯一负责端到端节点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层,传输层是在OSI模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,它下面的三层主要主要面向网络通信,以确保信息准确有效的传输,上面的三层树妖面向主机用户,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。 
      传输层为了向会话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服务,也使用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。4层的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(TCP),用户数据报协议(UDP),顺序包交换协议(SPX)。

    5. 网络层 

      负责选择最佳的路径,规划IP(Internet Protocol)地址。

    6. 数据链路层 

      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,同时提供透明传输,差错校验。

    7. 物理层 

      是OSI模型的最底层,它面向原始的比特流的传输,同时规范了接口标准。

 

3. 针对TCP/IP模型,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。

 

物理层:对应OSI模型的低两层,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;

常用协议:Ethernet、FDDI、令牌环

 

网络层:对应OSI模型的网络层; 

常用协议:IP、ARP、RAR、ICMP

 

传输层: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; 

常用协议:TCP、UDP

 

应用层:对应OSI模型的高三层,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; 

常用协议:DNS、HTTP、SMTP、POP、TELNET、FTP

 

IP协议:

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,是整个Internet的协议基础;负责分配IP地址,提供路由;

IP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控制传输服务,对数据没有差错控制,他只使用报头的校验码,不提供重发和流量控制;

 

ARP协议:

地址解析协议,在数据报向下一个站点传递时,负责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;

 

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,并接受返回消息,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;

接收的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并保留一段时间,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时间。

 

地址解析协议是IPV4中广泛使用的协议;但在IPV6中不存在该协议,使用NDP(邻居发现协议);

 

工作流程:

当主机A要与主机B通信时,地址解析协议可以将主机B的IP地址解析为主机B的MAC(物理)地址。

ARP缓存是一个用来存储IP地址和MAC地址的一个缓冲区,其本质是一个IP地址对应一个MAC地址。当地址解析协议在查询IP时,首先在哎ARP缓存中查看,若存在则返回,否则发送ARP请求;

地址解析协议是通过报文工作的。报文包括如下字段:硬件类型,协议类型,硬件地址长度,协议长度,操作类型。

 

APR缓存包含一个或多个表,他们用于存储IP地址及经过地址解析的MAC地址。ARP命令用于查询本机的ARP缓存中的IP到MAC地址的对应关系、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。如果再没有参数的情况下ARP命令将显示帮助信息。

ARP-a 查看缓存中的所有项目,在Linux中命令式ARP-g;

 

 

 

RARP协议:

反向地址转化协议,作用于ARP相反,负责将物理层地址转换为IP地址;

允许局域网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ARP表或缓存上请求主机的IP地址;当设置一台新机器时,其RARP客户机程序需要向路由器上的RARP服务器请求相应的IP地址。

 

ARP是设备通过自己知道的IP地址来获得自己不知道的物理地址的协议,假设知道自己的物理地址但不知道自己的IP地址,这种情况就该使用RARP协议。

RARP工作方式与ARP相反,RARP发出需要反向解析的MAC地址,并且希望返回其对应的IP地址,应答包括由能提供信息的RARP服务器发出的IP地址。

 

工作流程:

从网卡读取自己的MAC地址--->发送RARP请求的广播数据包--->RARP服务器收到请求,为其分配IP地址,并将RARP回应发送给该机器--->该机器收到IP地址后,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

 

 

ICMP协议:

“错误侦测与回报机制”不传输用户数据;

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,负责发送消息,报告错误;属于TCP/IP协议族;

主要用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,ICMP提供移动的出错报告信息,但是他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问题,他将出错的报文返回发送方,纠正问题的功能由发送方完成;

发送方根据ICMP提供的错误类型来确定如何才能更好的重新发送失败的数据包;

 

Ping命令其实就是ICMP协议的工作过程;

Tracert命令,跟踪路由的命令也是基于ICMP协议的;

 

ICMP数据包由一个8字节长的包头,其中前四个字节是固定格式,包括8位类型字段、8位代码字段个16位校验和;后4个字节根据ICMP类型的不同而取不同的值;

“死亡之ping”解决方法:       (1)限制路由带宽       (2)在主机上设置处理规则,拒绝处理ICMP数据包

 

 

 

 

 

(一)TCP/UDP,SOCKET,HTTP,FTP简析

TCP/IP是个协议组,可分为三个层次:网络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:

网络层:IP协议、ICMP协议、ARP协议、RARP协议和BOOTP协议

传输层:TCP协议与UDP协议

应用层:FTP、HTTP、TELNET、SMTP、DNS等协议

 

(二)Socket连接与HTTP连接区别

 

【Socket】

 

    由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,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,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,直到双方连接断开。

    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,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,例如路由器、网关、防火墙等,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,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,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。

 

【Http】

 

    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,HTTP连接使用的是“请求—响应”的方式,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,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,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。在请求结束后,会主动释放连接。

    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“一次连接”。由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,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“短连接”,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,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。

    通常的做法是即使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,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“保持连接”的请求,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复,表明知道客户端“在线”。

    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,则认为客户端“下线”,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,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。

 

【适用情况】

    很多情况下,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,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。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,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

    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,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,因此,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,不仅可以保持在线,同时也是在“询问”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,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。

 

SOCKET原理】

(1)套接字(socket)概念:

     套接字(socket)是通信的基石,是支持TCP/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。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,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:连接使用的协议,本地主机的IP地址,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,远地主机的IP地址,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。

     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,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。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 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。

     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,许多计算机为应用程序与TCP/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(Socket)接口。应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,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,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。

(2)建立socket连接:

    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,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,称为ClientSocket ,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,称为ServerSocket 。

    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:服务器监听,客户端请求,连接确认。

     服务器监听: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,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,实时监控网络状态,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 

     客户端请求: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,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。为此,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,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,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。

     连接确认: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,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,建立一个新的线程,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,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,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,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。

(3)SOCKET连接与TCP连接

    创建Socket连接时,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,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(TCP或UDP),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,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。

 

(三)TCP 与 UDP 

 

  【概念

   TCP --- 传输控制协议,提供的是面向连接、可靠的字节流服务。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,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,之后才能传输数据。 TCP提供超时重发,丢弃重复数据,检验数据,流量控制等功能,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。 理想状态下,TCP连接一旦建立,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前,TCP 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。            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。
  UDP --- 用户数据报协议,是一个无连接的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。UDP不提供可靠性,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,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。可靠性由应用层负责。           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,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,故而传输速度很快。DNS,TFTP,SNMP等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程序;   UDP报头由四个域组成:源端口号,目标端口号,数据报长度,校验值(保证数据的安全); 【适用情况】     TCP发送的包有序号,对方收到包后要给一个反馈,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收到反馈就自动执行超时重发,因此TCP最大的优点是可靠。     一般网页(http)、邮件(SMTP)、远程连接(Telnet)、文件(FTP)传送就用TCP 
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,通信时不需要建立连接,数据的传输自然是不可靠的,UDP一般用于多点通信和实时的数据业务。 比如语音广播、视频、QQ、TFTP(简单文件传送)、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、RTP(实时传送协议)RIP(路由信息协议,如报告股票市场,航空信息)、DNS(域名解释)。注重速度流畅。  【TCP连接的三次握手】
要了解TCP,一定要知道"三次握手,四次拜拜"所谓的三次握手,就是发送数据前必须建立的连接叫三次握手,握手完了才开始发的,这也就是面向连接的意思。 
第一次握手:客户端发送syn包(syn=j)到服务器,并进入SYN_SEND状态,等待服务器确认;      第二次握手:服务器收到syn包,必须确认客户的SYN(ack=j+1),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(syn=k),即SYN+ACK包,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; 第三次握手: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+ACK包,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(ack=k+1),此包发送完毕,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,完成三次握手。

(四)FTP

   文件传输协议(File Transfer Protocol, FTP)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,FTP是在TCP/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,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。

   FTP客户机可以给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,上载文件,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。

 

TC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) 传输控制协议

TCP:面向连接的,可靠的,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

TCP(传输层)位于IP层(网络层)之上,应用层之下,不同的主机之间需要可靠的连接,但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,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。

 

在可靠性上: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;

在流量控制上:采用滑动窗口协议;

在拥塞控制上:TCP拥塞控制算法;

 

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,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,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;

TCP功能如下:通过端对端检错与纠错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,保证数据在网络中正确的传输并按照恰当的顺序到达目的的节点,重传目的节点没有收到的任何数据,防止接受重复的数据报文;

TCP被称为一个端对端的服务,两端之间是一个Internet网,建立连接,必须经过‘三次握手’,即三次数据交换;广播和多播不能用于TCP;

 

TCP端口:16位端口表示进程的地址,其中小于1024的端口称为熟知端口,分配给固定进程;

位码:即tcp标志位,有6种标示: SYN(synchronous建立联机) ACK(acknowledgement 确认)  PSH(push传送) FIN(finish结束) RST(reset重置) URG(urgent紧急)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Sequence number(顺序号码) Acknowledge number(确认号码)

第一次握手: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=1,随机产生seq number=1234567的数据包到服务器,主机B由SYN=1知道,A要求建立联机;A进入SYN_SEND阶段;

第二次握手: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,向A发送ack number=(主机A的seq+1),syn=1,ack=1,随机产生seq=7654321的包;B进入SYN_RECV状态;

第三次握手: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,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+1,以及位码ack是否为1,若正确,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=(主机B的seq+1),ack=1,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值与ack=1则连接建立成功。进入建立状态;

完成三次握手,主机A与主机B开始传送数据。

 

在TCP/IP协议中,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,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。

第一次握手:建立连接时,客户端发送syn包(syn=j)到服务器,并进入SYN_SEND状态,等待服务器确认; 

第二次握手:服务器收到syn包,必须确认客户的SYN(ack=j+1),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(syn=k),即SYN+ACK包,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;

第三次握手: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+ACK包,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(ack=k+1),此包发送完毕,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,完成三次握手。 完成三次握手,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.

 

实例:

IP 192.168.1.116.3337 > 192.168.1.123.7788: S 3626544836:3626544836

IP 192.168.1.123.7788 > 192.168.1.116.3337: S 1739326486:1739326486 ack 3626544837

IP 192.168.1.116.3337 > 192.168.1.123.7788: ack 1739326487,ack 1

 

第一次握手:192.168.1.116发送位码syn=1,随机产生seq number=3626544836的数据包到192.168.1.123,192.168.1.123由SYN=1知道192.168.1.116要求建立联机;

第二次握手:192.168.1.123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,向192.168.1.116发送ack number=3626544837,syn=1,ack=1,随机产生seq=1739326486的包;

第三次握手:192.168.1.116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,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+1,以及位码ack是否为1,若正确,192.168.1.116会再发送ack number=1739326487,ack=1,192.168.1.123收到后确认seq=seq+1,ack=1则连接建立成功。

 

转自:http://blog.csdn.net/xubo_zhang/article/details/11900947/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三次握手又是什么?

TCP是面向连接的,无论哪一方向另一方发送数据之前,都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。在TCP/IP协议中,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,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。

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。这就是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到的TCP三次握手

只是了解TCP三次握手的概念,对你获得一份工作是没有任何帮助的,你需要去了解TCP三次握手中的一些细节。先来看图说话。

多么清晰的一张图,当然了,也不是我画的,我也只是引用过来说明问题了。

  1. 第一次握手:建立连接。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,将SYN位置为1,Sequence Number为x;然后,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,等待服务器的确认;
  2. 第二次握手: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。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,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,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+1(Sequence Number+1);同时,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,将SYN位置为1,Sequence Number为y;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(即SYN+ACK报文段)中,一并发送给客户端,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;
  3. 第三次握手: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+ACK报文段。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+1,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,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,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,完成TCP三次握手。

完成了三次握手,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。以上就是TCP三次握手的总体介绍。

那四次分手呢?

当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TCP连接以后,当数据传送完毕,肯定是要断开TCP连接的啊。那对于TCP的断开连接,这里就有了神秘的“四次分手”。

  1. 第一次分手:主机1(可以使客户端,也可以是服务器端),设置Sequence NumberAcknowledgment Number,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;此时,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;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;
  2. 第二次分手: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,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,Acknowledgment NumberSequence Number加1;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;主机2告诉主机1,我“同意”你的关闭请求;
  3. 第三次分手: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,请求关闭连接,同时主机2进入LAST_ACK状态;
  4. 第四次分手: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,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,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;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,就关闭连接;此时,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,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,那好,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。

至此,TCP的四次分手就这么愉快的完成了。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Tang854416/p/9708903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CSS-16-margin值重叠问题
查看>>
selenium常用方法
查看>>
第二次作业
查看>>
ios 面试题
查看>>
MySQL教程(二)—— 关于在ACCESS中使用SQL语句
查看>>
实验4.1
查看>>
接口Interface
查看>>
bzoj 1651: [Usaco2006 Feb]Stall Reservations 专用牛棚【贪心+堆||差分】
查看>>
bzoj 1710: [Usaco2007 Open]Cheappal 廉价回文【区间dp】
查看>>
电商:购物车模块解决思路
查看>>
Java中的Map List Set等集合类
查看>>
大道至简阅读笔记01
查看>>
多个模块使用python logging
查看>>
Linux高级变量
查看>>
php ffmpeg
查看>>
java中== 和 .equals()的区别
查看>>
网络流学习笔记
查看>>
jquery validate
查看>>
模板函数与模板类
查看>>
WPF月视图控件
查看>>